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修订版)

978-7-115-50607-8
作者: 非常
译者:
编辑: 朱伊哲

图书目录:

详情

如果说本系列的前三本书是关于“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的基本入门,本书则定位于作文提高。《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修订版)》通过对一些常见写作技法更深入的讲解,让孩子在写作方面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的写作技法包括借音借义的运用,“六根六尘”的通感运用,反差对比的运用,引经据典的运用等。

图书摘要

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修订版)

非常 编著

Composition A piece of cake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非常编著.--2版(修订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12

ISBN 978-7-115-50607-8

Ⅰ.①作… Ⅱ.①非… Ⅲ.①作文课—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Ⅳ.①G634.34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1177号

◆编著 非常

责任编辑 朱伊哲

责任印制 周昇亮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s://www.ptpress.com.cn

北京天宇星印刷厂印刷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2.25  2020年12月第2版

字数:163千字  2020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45.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市监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如果说本系列的前三本书是关于“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的基本入门,本书则定位于作文提高。《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修订版)》通过对一些常见写作技法更深入的讲解,让孩子在写作方面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的写作技法包括借音借义的运用,“六根六尘”的通感运用,反差对比的运用,引经据典的运用等。

丛书简介

《作文,多大点事儿:启蒙篇(修订版)》

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小朋友,恰如一块有待开发的璞玉。今后他们所写出来的文字的容貌品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早期的启蒙教育。所以,本书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以“用字词敲开写作的大门”为主旨,以字、词、句、段、篇为主线,主要从对称词、叠音词、关联词、过渡词、作文“头身脚”、生动之门“六根六尘”等方面,帮助孩子们建立可观、可感的作文观,从而达到易知、易学的目的。

《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修订版)》

本书重点从理论上系统地介绍“作文三招”——“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本书的范文主要取自中小学生课本中的名家名作,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提出了“对称是文章表达的主流”的新概念;针对当前孩子们在写作中存在的主题不明确、文字不生动等几大问题,提出了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修订版)》

如果说《基础篇》是在讲“大文章、小道理”,那么本书就更侧重说明“小作文、大道理”。本书的范文不再是名家名作,而是来自普通中小学生的日常作文。通过对孩子们的作文进行掰开揉碎、详细讲评,来说明“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的操作方法与实际运用,旨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清作文思路,明确作文入门的方向和方法。如果对《基础篇》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没有吃透,可以通过《实战篇》来消化、吸收。

《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修订版)》

本系列的前三本书是关于“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的基本入门,本书则定位于作文提高,通过对一些常见写作技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让孩子在写作方面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的写作技法包括借音借义的运用,“六根六尘”的通感运用,反差对比的运用,引经据典的运用等。

以上四本书都是需要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学习的,它们层次不同,各有次第,希望读者朋友按序学习,互相对照,吃深吃透。

前言

作文该不该有招?

孩子写作文要不要辅导?

辅导孩子的作文会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辅导孩子的作文会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

写作文也可以变成有趣的游戏吗?

写作文也可以享受到绘画的愉悦吗?

想必这是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

相信通过阅读本套书,您定会有分辨和答案。

本套书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建立了一个QQ群,帮助惧怕写作文的孩子们爱上写作文。一年多的时间,在线听课的人数由一个QQ群、十几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个QQ群、数万人。这几万名学员(爸爸、妈妈和部分孩子)每天集聚在网络课堂上,听老师公益授课,进行学习与交流。

这支听课的队伍还在不断地壮大……

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作文书。

首先,它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作文,到底多大点事儿?很简单,三件事而已——“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把这三招学会了,就如同找到了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就可以解决中小学生写作文面临的最基本、最实际的问题。

这套写作方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总结出来的,没有高深的写作理论,只有非常实用、非常简单、非常有效的“作文三招”。这三招被网络课堂里的几万名家长和孩子实践过,成效非常明显: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少孩子写的文章成了班里的范文、上了校刊、获得大奖,最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变得不再惧怕写作文了。

其次,它非常具体,做到了将作文掰开了、揉碎了讲。

本套书选取了大量孩子的作文进行讲评,同时引用了部分语文课本及课外的名篇佳作进行精讲。不同于其他作文书“点到即止”的讲评方式,本套书的讲评非常细致,可以说是掰开揉碎了讲。这并非不注重文字的精练简约,而是要通过刻意、反复的讲解,让读者朋友在千叮咛万嘱咐中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最后,它还是一套亲子教育的书。

本套书坚持一个观念: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家长与孩子一起研读、学习。当然,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意味着要求家长亲自提笔、披挂上阵,来写一手好文章;只是要求家长知道什么是好文章,能俯下身、弯下腰,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来激发孩子对文字的热爱、对写作的兴趣,将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强调几点:

写作文就是做文字游戏,用文字来绘画。作者一直尽力回避引用生涩拗口的写作理论,而是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来激发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激活他们童言童语的天赋。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写作方法都不如让孩子写出来自童心的童言、童语更重要。

书中讲评的孩子的作文,并非十全十美,作者讲评的原则是“尊重孩子、尊重原创、尊重素材,发现孩子的亮点、展示孩子的亮点”。讲评后的修改文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甚至为了把写作技法讲清楚,还存在一些矫枉过正、卖弄技巧,牺牲了童言、童趣,代之以成人化的语言的地方。因为书中想要着力展示的不是写作的结果,而是写作的过程;不是展示红烧肉的烧制水平,而是揭示红烧肉的烧制过程。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的过程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最后,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们能通过阅读本套书,了解一些写作文的方法,掌握一些用文字“画画”的招数,进而拿起自己的笔,轻松地用文字游戏,以文字作画,愉悦地写出童趣之真、自然之声。

孩子们的收获,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第一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顺序不清,大厦将倾。不讲先来后到,作文通通乱套。

・技法介绍・

听报告,会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小朋友写作文,常常是然后、然后、然后,直到最后。写作文,要讲先来后到,顺序结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作时应按照统一的标准、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内容。

顺序不清,大厦将倾。不讲先来后到,作文通通乱套。

常见的写作顺序如下。

一、时间变化的顺序

或者早上白天晚上,或者春夏秋冬,或者今天明天后天。比如我们多次讲解过的《中秋日》,就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内容的。

今天是中秋节。

早上我们照常到学校里去。

下午放学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等。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

我想,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二、空间变化的顺序

如先大后小、先粗后细,比如张恨水先生写的《冰雪北海》;再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是以先远后近、先大后小、先无后有、先多后少的顺序来写的。

三、故事变化的顺序

按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叙述。比如《一张旧相片的故事》,就是按照故事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此外,常见的写作顺序还有:

人物变化的顺序;

景物变化的顺序;

情感变化的顺序;

因果变化的顺序;

由写景抒情到议论的顺序。

总之,写作顺序多种多样,应灵活变通。至于到底应该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想突出的主题来定。写作顺序应该是文章中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换句话说,就一个具体的事物而言,我们对它的接触顺序应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睛先看到,然后耳朵听到,接着是鼻子闻到,最后是大脑想到。这是横向的顺序。

眼睛总是先看到大的、粗的,然后才看到小的、细的;耳朵总是先听到大的声音,然后才听到细微的声音。鼻、舌、身、意,同样如此。这是纵向的顺序。

比如描写苹果。写苹果的大小、颜色、味道、触摸的感觉,是横向的顺序。咬下一大口苹果,一股甜味涌上来;接着细品,还有一点点的酸;再细品,还有一丝丝的涩,这是纵向的顺序。

文章的思路,是思想的线路,是结构的基础。

用文字把思路反映出来,需要依据一定的、合理的顺序。

依据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表现出来的思路,就是文章的结构。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结构、思路、顺序,是一回事。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表达是否清楚,思路是否分明,脉络是否通顺,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合理的顺序。顺序乱套,结构不好;思路不清,顺序不明。

好的作文,就要有清晰的结构、分明的思路和合理的顺序。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修订版)》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反复体会。

先看《核舟记》中的顺序。

从整体上看,先讲舟的整体,再讲船头,然后是船尾,最后讲船背,这是顺序。

先讲舟长,再讲舟高,然后讲中间;先大后小,先粗后细,这是顺序。

在讲人的时候,先讲主角,后讲配角,这也是顺序。

在介绍主角的三个人时,先讲苏东坡,再讲黄庭坚,然后介绍佛印,这是人物的顺序。

在介绍配角的两个撑船的人时,先右后左,这是空间的顺序。

在吴伯箫的作品《马》中,有人物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故事的顺序、成长的顺序和情感的顺序等。

顺序的问题,需要从结构上来认识。认识了结构,就认识了顺序。

本章我们还是以结构来说明顺序。

仰观俯视,正看回顾;切换镜头,变化角度

——讲评《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妈妈辅导・

山西哲琨妈:我从小就不喜欢语文,尤其是作文,对它有恐惧症。小时候我怕写作文,当了妈妈后我更怕辅导作文。可是听了非常老师的课,我却喜欢上了国学和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作文,多大点事儿”。我把在网上听课的内容带回家跟孩子一起分享,“头身脚”“六根六尘”……

按照老师的方法,第一天我先让儿子给我口述了一起去五台山旅游的经过,令我意外的是孩子说得头头是道,而且直接选择了其中三个景点来说,这可能与我以前给他讲过老师解析的《古玩城一日游》有关,因为当时就跟他说了游记也可以游而不记。说完后我们一起讨论了“头”是什么,“身”是什么,“脚”是什么。

第二天,我们在昨天的基础上,由儿子说,我来帮他记,进展得很顺利,连儿子都惊讶:“妈妈,我写了这么多!”

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①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去五台山旅游。

②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我们决定要爬菩萨顶。我有点发愁,怎么爬呀?爸爸对我说:“没事,菩萨顶很低的。”我当时觉得爸爸在骗我,等爬上山顶时我觉得爸爸没有骗我。

我从菩萨顶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楼房。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

③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因为大螺顶太高,所以妈妈让我们坐缆车。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大螺顶。大门顶上还有几条栩栩如生的龙,门口还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子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再往里走我看到了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

④ 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景区。我们兴冲冲地往上爬,因为山很高,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上了山顶我们才知道,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我看到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了一个排队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得排到下午六七点才能进去。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决定不进去了,于是一家人就垂头丧气地下山了。

⑤这次的五台山之旅,锻炼了我的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次旅行真是让我难忘啊!

太原市 二年级 孟凡哲 九岁

非常细评

① 开门见山。确实是山,见到了真正的五台山。

既然题目是《难忘的五台山之旅》,那么开头第一句话就要有五台山。如果开头没有五台山,说明开车绕了路;如果半天还没有写到五台山,搞不好去了花果山。

开门见山,不要七拐八绕。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搞太多的花边不好。搞不好,就成了花边新闻、花边作文。

我们去吃包子、吃饺子时,会点萝卜羊肉的、韭菜猪肉的、海鲜的、素馅儿的,总要有个名称、有个主题;总不能到了店里,冲着店小二大喊:“店家,给洒家来盘七拼八凑的包子!”尽管这七拼八凑的包子营养最好,但里面的馅儿没有表达清楚是不行的。文章的内容就是这个馅儿。主题明确、表达清楚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五台山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有关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不少。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也在这里。如果能把这个故事再丰富一下,就更好了。

“身”是三个对称段:一是台怀镇的菩萨顶,二是大螺顶,三是佛母洞。写作思路要清晰。五台山难忘,就难忘在这三个地方。

作文表达要清楚,需要用“对称”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分析、阅读、评论的基础。举个例子,我们要写“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要说妈妈好,就要体现好在哪里。说不出三七二十一,至少也要说出一二三吧。妈妈好在漂亮、聪明、善良,这就是“对称”。

小作者写的五台山是从三个方面、三个角度、三个顺序来写的,也是用三个对称段来写的。方面也好、角度也好、顺序也好、逻辑也好、对称也好,都是一个东西。

② 这里有点小遗憾,在写爸爸上多费了些笔墨。

③条理清楚:大门—牌坊—龙—石狮子—弥勒佛—四大天王—文殊菩萨。一路下来,很讲顺序。

要把“流水账”变成“流水音”,就得适时停下脚步,细听、细看、细品,这样,“账”就变成了“音”。

这里也可以运用对称的思路:进大殿之前看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进去之后出来,再回头看,又看到了什么?“对称”是角度、是逻辑,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观察、描写同一个事物。

④ 佛母洞虽然没进成,但不一定就没有内容。没有亲眼见过,但一定可以“亲”脑想过。

可能精力不济,写到这里有点垂头丧气。白天爬高上天,开开心心,怎么到了钻地下洞时就垂头丧气了呢?本来是一路的欢歌,到最后怎么变成皮球泄了气呢?

⑤从总体上讲,全文有些地方写得不集中:一是写了爸爸的“骗”,二是写了“垂头丧气”,三是结尾又写了“创造力”。如此推理,五台山就成了“误台山”了,所以最后这个尾还要重新调整。

・修改文・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注:以下正文是小作者结合点评意见自行修改的,有新的突破与提高。)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听妈妈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也在这里。刚放暑假,爸爸就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来到了我特别向往的五台山。

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抬眼望菩萨顶,苍松翠柏,绿荫葱葱,把庄严的寺庙点染着,菩萨顶上的青墙金殿在绿色中更是抢眼。站在山下,看着那一片佛土,我们显得很渺小。尽管山高路远,但山顶高处那庄严的寺庙仿佛在召唤我们向上攀去。我们一家六口,扶老携幼,你拉我牵的,大有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

两个对称块:一是从山下看山上,自己的小与菩萨顶的大;二是上了山顶,从山上看山下,自己的大与山下的小。这不仅是场景的感观,也是心里的感受。一上一下的对比,突出了两个画面、两种感受。

上了菩萨顶,再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想象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更远处绿色的草坪、白色的房子,还有金碧辉煌的庙群。在山顶,自己似乎因视觉的开阔而高大起来,山下的一切,因距离的遥远而渺小起来。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雨中的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吧。

一个东西不会独立存在,总是与别的事物有相关的联系。这正如拍照一样,叫取景。东西很多,不能全部摄入镜头,所以为了主题的突出、画面的干净,就要排除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大螺顶太高,所以我们坐缆车而上。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牌坊,上面写着“大螺顶”。镀了金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仿佛是在用它的光明迎接所有人的到来。牌坊上栩栩如生的龙,门口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好像一下子镇住了所有的喧闹与浮躁,我们不由得放轻脚步。

如果说,进殿的时候,眼光是低的、心胸是小的,只看到了龙、狮子还有四大天王之类的,那么出来之后,就有了一种更高远的境界与心胸,就要看得更大、更高、更远。两个顺序,两个角度,就有了两组照片。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进入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五台山大螺顶,是五方文殊聚集之地,据说是为了方便人们对五方文殊一次朝觐完毕,于是把五方文殊建于一处,就有了现在的大螺顶。

出了宝殿,回头再望,看到宝殿后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白塔,状如海螺,其顶冲天。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

讲意境、摆关系,怎么摆?相片因相框而生动,相框因相片而有了价值。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用字母来表示的话,应是A如何,B如何,A在B的背景下如何,B在A的背景下又如何。一句凑出四句话,有得写;两种颜料,可以画出多种色彩,有得 画!

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询问了一位慈善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要很晚才能进去,我很是丧气。但姥姥告诉我,菩萨总是护佑善良的人,所以在一些遗憾中,我也新增了更多的希望。

五台山,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还有很多的路没有踏过,也还有很多的传说没有追寻过。但姥姥的话,我记下了。记下了姥姥的话,五台山就永远在我心中,难忘!

眼见五台山,不如心装五台山,不见如见;没有见过但一定要想过。

・思维导图・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讲评《游梦幻百花洲》

・妈妈辅导・

深圳豆豆妈:听了非常老师讲解得非常精彩的作文课,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作文,多大点事儿》,一看就不想放手了。这本书把我几十年来一直认为很复杂的作文,说得非常简单、轻松。

于是我又订了好几本,第一本送给了孩子的老师,其他的送给了身边的朋友。我希望孩子的老师能用非常老师的方法去教孩子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和我一样幸运——能遇上非常老师,能看到这本好书。

现在我用“对称”“六根六尘”等方法来引导孩子写作文,孩子每次写的作文基本上都能得A。我现在不是怕她没东西写,而是怕她写得太多。有时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就舍不得删除。不过这可苦了小姑娘,才八岁多,每次抄到作文本上要抄好几页,又不得不做删减。

这篇文章是孩子在星期二做完作业后快晚上十点了才开始写的。孩子几乎是一口气说下来,就连上厕所时也让我跟着她去做笔记。我开玩笑说,做你的秘书还真不容易呀!

“开门见山”,我跟孩子仔细讲了非常老师教过的出门找妈妈的故事,提醒她别把妈妈丢了。

写花的这一段,孩子用到了“对称”和“六根六尘”里提到的色法。我特意提醒她:要让文章有声有色呀。“哈哈,对了,豆腐花是吃的哦!”小姑娘一定要加上后面这句调皮的话,我想增加文章的乐趣也是好事,就没让她删。

雕像这一段写得很顺,基本都是她写的。

因为梦幻百花洲主要是看“百花”,游“乐场”,所以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做重点的描写。小姑娘可能感觉写得太多了,怕抄起来累,就不想写了,一笔带过。

海盗船这一段我觉得是小姑娘描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时间的先后顺序、海盗船摇动的变化情况以及她的感受变化都描写得非常到位。

结尾有点草率,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结尾更好,就由她了。

非常总评

八岁,四年级,一千多字,通顺的全文,还是跟口说作文有关。

写作文要口说再加口水,没有口水,怎么能写得多?一开始就把口水挤得一干二净,这油水自然就没有了。

这篇作文写的是一路的欢歌,也是欢歌的一路。小作者心情舒畅了,作文之歌唱了一路,怎么会累?如果你吹胡子,孩子瞪眼,这欢歌变成“悲歌”,怎么能唱上一路?因为心情好,所以有欢歌;因为有欢歌,所以才写了这么多。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放纵”一下又如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为代价,让孩子失去天性地去写作,这作文就写得太痛苦了!所以孩子的妈妈很聪明,知道借坡下驴。什么叫“扶上马,送一程”?保护好孩子的那一份天性,只是在孩子力不能及的时候帮他一下。孩子想挣脱你的时候,就放松一下,不要怕,这权力不还是在你的手里吗?有句俗话讲得好,“放你跑上二十里,看你能跑出几块高粱地”;强扭的瓜不甜,小牛也不能强摁头。孩子一下子领悟不到的地方,没关系,且放一下。我们要讲团结,不要搞分裂;要讲和谐,不要扔拖鞋。不要觉得孩子一句话、一个字都不改,就以为孩子不怕你,不尊重你的户主身份、妈妈的地位了。

游梦幻百花洲

①十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学校组织去秋游,目的地是梦幻百花洲。我们跟随导游老师乘坐大巴车出发了。

一路上,六年(三)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了不少节目,有唱歌的、有讲笑话的。老师还叫同学们玩成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接了好多神话故事的成语,我接了一个“对牛弹琴”,惹得全车同学爆笑。

过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梦幻百花洲。有人喊道:“女队队长整队了。”导游老师让我当女生组的队长,于是我开始整队,我觉得大家非常兴奋,我像赶鸭子一样把大家赶齐了。

② 一会儿我们与男生队会合,一起进入了梦幻百花洲。一进门就听到一阵惊叫声和赞美声。只见黄玫瑰和红玫瑰搭成两个串在一起的大“爱心”,下面立着许许多多黄黄的小太阳花,周围是洁白的木质栏杆,旁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看到小鱼儿在里面游泳。有些女同学拿着饼干喂小鱼儿。可是没欣赏多久,又要整队了,老师叫我点数。导游老师用喇叭喊道:“同学们,我们就要去见梦幻百花洲的真实面目了。”我们高兴地叫起来。

③我们见到用玫瑰花做成的大门,刚一进门就看到了好多的漂亮花朵:有没开放的玫瑰、小小个儿的黄色太阳花、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菊花、大红的杜鹃花、粉白相间的百合,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

我们还认识了帝王菊、雪兰花、鸡冠花、茶花、绣球花、豆腐花……哈哈,对了,豆腐花是吃的哦!

④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真人大小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雕像。后面还有用石头雕成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她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举着一把火炬。我想她拿着书是不是叫我们要认真学习呢?还有一个同学忍不住说:“她举的是冰激凌吗?”引起了全队同学的爆笑。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其他的雕像,接着又去了QQ农场、玫瑰花园,还看到了怪状的花和树,看了川剧“变脸”和杂技。

⑤吃过午饭后,我们就直接去了梦幻百花乐园,玩了碰碰车、太空漫步、海盗船和激战鲨鱼岛。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海盗船。我们坐上船,开始只是微微地摇晃,后来速度有点加快,接着猛烈地摇晃起来,而且越摇越快,越摇越高。快倒过来时,我们一起尖叫起来,我觉得自己整个身子都快要掉下去了。我握紧扶手,闭上眼睛喊道:“快停下来,我向天发誓以后再也不坐海盗船了!”海盗船越摇越猛烈,最后,我大叫:“妈妈快救我呀!”我吓得快哭出来了。这时海盗船逐渐慢下来,最后停了下来。但我坐在船上,已经吓得僵硬了。一位叔叔拍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

⑥这次的梦幻百花洲之游真好玩。

深圳市 四年级 王艺舟 九岁

非常细评

① 开门见山,意识很好。既然是去百花洲,那就直来直往,不必拐弯绕路。

②全文要讲“头身脚”,段落要讲“帽衣鞋”,这就体现了写作的一个要求,即文章必须要有主题,且必须只能有一个主题。

本段的主题是“花”:百花洲里有百花,果然是名副其实。有了主题,就等于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必须听唐僧的话,就等于有了约束。在有约束的前提下,才可以有自由。

③ 前面写了门口的花,现在写园内的花,“摄像”的环境不一样了,顺序就不一样。

再来一个“花”帽子:进到园里,更是万紫千红斗芳菲

小鱼的描写,可以来个意法:园边清澈的小河里,小小鱼儿都不禁挤在岸边,忘我地赏花闻香

④ 这一段写雕像。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运用相片与相框的技法,二是要有个帽子。首句建议调整为:与艳丽的百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大俊朗的雕塑。

原文中的“爆笑”略有不妥。

⑤这一段是本文写得极为生动、精彩的地方,但还可以身临其境地把海盗扮演得更为传神一些。

建议加个“帽子”,这个帽子从哪里来?从题目上来,紧扣主题:梦幻百花洲,是梦幻的

⑥ 最后来看“脚”。这样一路梦幻神游,怎一个“好玩”了得?本文的“脚”单薄瘦小,支撑不了身子。脚要支撑得起身子,必须写得再丰满、厚实一些。

・修改文・游梦幻百花洲

(注:以下正文是小作者结合点评意见自行修改的,有新的突破与提高。)

十月的一个星期天,学校组织去秋游,目的地是梦幻百花洲。我们跟随导游老师坐上了梦幻大巴。一路上大家因那个梦幻的目的地而感到特别兴奋。

车到目的地后,导游老师让我当女生组梦幻队长。我开始整队,我像赶鸭子一样把大家赶齐了,一起进入了梦幻百花洲。

百花洲里有百花,果然是名副其实。一进门就听到一阵阵惊叫声和赞美声,原来百花洲的大门是用千万朵玫瑰花装点而成的,远远看去,像是烧起来的一团火,热情地欢迎八方来客。步入大门,正前方是由黄玫瑰和红玫瑰组成的“爱心”两个大字,字的四周还有无数的黄色太阳花做底,好像一块大大的金色镜框。

两两对称,六根六尘。再加上一句“豆腐花”,把园内的花写得生动、 有趣。

进到园里,更是万紫千红斗芳菲。有含苞的玫瑰,有怒放的菊花;有乐观的向日葵,有浅笑的太阳花;大红的是杜鹃花,粉白相间的是百合;有霸气的帝王菊,还有清纯如女的雪兰;鸡冠花像一只雄赳赳的公鸡,喔喔喔地司晨;绣球花饱满的样子,像是等待着威龙飞狮来共舞。园边清澈的小河里,小小鱼儿都不禁挤在岸边,忘我地赏花闻香。我也不由得开心地想:怎么没有豆腐花啊!哈哈!

本文包括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情节顺序。需特别注意的是情节顺序应渐进发展,逐步提“高”。

与艳丽的百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大俊朗的雕塑。我们看到了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白雪公主被七个小矮人团围着,好像是在讲述自己的身世。

用一个借音借义,来一个驴头不对马嘴。借的是“洲”音,换的是“舟”意。(写作技法参考第二章“借音借义,偷梁换柱”)

梦幻百花洲,是梦幻的。因为它有QQ农场、玫瑰花园,有川剧变脸、杂技和超女合唱,还有碰碰车、太空漫步和激战鲨鱼岛。没有惊险不成梦幻,百花“舟”里,最惊险的就属海盗船了

既然是玩海盗船,就要有上海盗船的样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海盗,随文入观,身临其境,文随境走,就会更有趣。

我们像一群得意的海盗坐上船。船在微微摇晃中起航,随后,船在海面上加速前行。紧接着,海盗船好像遇到了大风暴,猛烈地颤动起来,风高浪急,船身颠簸摇晃,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浪底。突然,一个巨浪涌起,海盗船被顶在了浪尖上,我们的惊叫声也达到了心尖上。一群“小海盗”不约而同地握紧扶手,闭眼祈祷:“快停下来吧!”“妈妈,快救我呀!”最后,风平浪静,海盗船由快到慢,由慢到停。“小海盗”们却惊魂未定,难以回神。

一个是浪尖、另一个是心尖——借义。(写作技法参考第二章“借音借义,偷梁换柱”)

梦幻百花洲,百花洲梦幻,这是一个百花之地,一个梦幻之洲。它让我们在自由中品味芳香,也让我们在惊险中体验梦幻。

赞一下,百花洲,梦幻的百花洲。

・思维导图・

游记别搞成“油锅”

——讲评《海南游记》

・妈妈辅导・

成都车妈:前两天,我辅导孩子作文时发现,孩子说得太多、太细。在我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却生怕交代不清楚;而我觉得该详细描写的地方,孩子往往会忽略。即便有时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了一些,可写到纸上的时候,她往往会自己做主扔掉那些我认为好的地方。我也在其他妈妈辅导孩子的过程中看到,有的妈妈在孩子说不出来的时候会替孩子说出来,可我不敢替孩子说出来,因为我怕她以后产生依赖性,懒得自己动脑。在辅导她写下面的文章时,就出现了她要我来说结尾的局面,最后就是以不愉快结束的。

作文是在口述完之后写下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孩子还不会运用标点,分段的意识也没有。口述过程中,我们先说了头,然后按提纲说海,贯穿对称地说了海的颜色和两处海的比较。比较过程并不顺利,颜色是到了三亚的第一天就在她耳边唠叨的,天天在房间里提醒她看看海的颜色,从近到远有啥不同。可在说作文的时候刚开始还是只说蓝色,经过引导,终于说出了文中的几个层次,又问她想象中的海是什么颜色,才说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海。

两个地方的海的比较也是本着对称的思想,本来是希望能启发出高一点的思想境界,比如环保、人的素质等。我没有直接说出这些话,结果孩子能表达出来的就只有上面那一点点。

过了一两天,我又借机让她续说海南岛,她也没有反对,可是说海南的树和贝壳时就不那么愉快了。在说贝壳的时候很艰难,孩子对贝壳的外形、颜色的描述不形象、不生动。她老是说贝壳有很多形状,可就说出一个像扇子,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我有些生气,让她把捡回来的贝壳、海螺拿来仔细看。看了一会儿她说,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冰激凌(听到她说出像冰激凌时,我心里很高兴),还有的像小塔、小号。但说到颜色时,她又卡住了,就说了一个词——五颜六色。我的耐性受到挑战,再度让她把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海螺拿来看看。接下来说人的时候也很困难,她不能把遇到的人和事叙述准确,更体会不到里面更深的东西。

好不容易说完人和事,该说“脚”了。她又不知道要怎么说。我说你去了哪里,什么让你印象最深,你有什么感受?她居然仍不会说,问我怎么说,让我说。最后我忍不住火山爆发了,我不想骂她,于是选择了不理她。后来,她自己在纸上写完结尾就把作文收起来了,不给我看。

非常总评

一方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了;但另一方面,这篇作文是血泪斑斑啊,这哪是游记,简直就是“油锅”啊!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修订版)》里,我们为什么要讲天空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也是现实生活。举个例子,坐在办公室里,回头看一下身后的墙,问自己:这墙是什么颜色的呢?也许你一张口就说,这是白色的。错!你再仔细看看,因为灯光或阳光的作用,墙真的是白色的吗?同样的道理,你再看看自己的皮肤,是黄色的吗?是白色的吗?是黑色的吗?去过海南的人会说“天啊!我的皮肤晒黑了”,真的黑了吗?

一个东西的形状不是固定不变的。正着看是一个形状,反着看是另一个形状,站着看、睡着看、睁大眼看、闭着眼“看”,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扶上马,送一程”,是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时要做孩子的导购员,而不是推销员。什么叫导购?导购就是了解客户需求。还没有了解客户需求,上来就问“姐,这个榔头要不?”,这是推销。有的妈妈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习惯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孩子,这不是导购,是推销。

在辅导孩子写作文的过程中,不少妈妈急于求成。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一天之内就想把罗马搞定,就算把全天下的人全变成“骡马”,也完成不了工期啊!

这位妈妈在辅导过程中,可以说字字都带着感情、带着厚爱。如果妈妈在态度上有一点小小的改变,孩子的进步会更快。要改变什么呢?变推销为导购,变急躁为平和,这至关重要!当孩子都不想让你过目她写的作文时,你再想去帮助她、扶持她,难度就更大了。

海南游记

①下了飞机,我们来到了海南岛的三亚。

我们看见了蓝蓝的大海,又粗又高的椰子树。我看见的海和我想象中的海是不一样的。我想象中的海,是一个颜色的,但是我看见的海是有很多颜色的。从近往远看,先是黄色,再是绿色,再往后面看是浅蓝色,浅蓝色后面是深蓝色,最后海和天就连起来了。我们去了三亚湾和亚龙湾,三亚湾的海比亚龙湾宽阔。在海边能看见凤凰岛、东岛、西岛,还能看见最远的南山寺那里的又高又白的玉佛像。亚龙湾的海比三亚湾的海要更蓝、更美。亚龙湾的沙很细,而且没有一颗石子;三亚湾的沙很粗,而且还有很多石子。

我看到又高又粗的椰子树上面结着大大的椰子,有绿的、有黄的。我们还看见槟榔树上面结满了槟榔,黎族的哥哥们爬槟榔树可快了。我们还听导游说黎族的老奶奶也能很快爬上树。海南还有很多其他的水果,海南的椰奶清凉爽甜,可好吃了。我和妈妈一起分享了一碗,很开心,你一口我一口,可香了。海南岛真好,下次再来玩。

海南岛除了有一望无垠的大海、高高的椰子树和细细的槟榔树,还有贝壳和人。

我们在大海边看见许多贝壳和小海螺。有像冰激凌的,有像小号的,还有像小塔和小扇子的。像冰激凌的小海螺有棕色、白色和橘黄色;像小号的小海螺白色中微微带一点黄色;像小塔的小海螺是棕色的;像扇子的小贝壳是五颜六色的。我最喜欢的是那种像冰激凌的小海螺。

⑤ 我们在海南岛遇到了很多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走时就去问路,有个阿姨很热心地告诉我们那边有个车站,还告诉我们坐几路车能到。我们坐公交车时有个阿姨主动告诉我,把包放在她的座位旁边,这样就不会挡着过道了。我喜欢热心帮助我们的人,我也要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我在海边捡贝壳时遇到了帮助我们的人,我觉得很开心,加上我们都是来海南玩的,就更开心了。

成都市 一年级 车琳煜 七岁

非常细评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好作文的标准是有条理。这个条理是什么?是结构,是头身脚、帽衣鞋。这才是正确的作文观。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首要任务是帮他建立正确的作文观。

全文用对称结构的角度来看,写了四个方面:海南的海、海南的树、海南的贝壳和海南的人。这是四个对称段,换句话讲,这属于空间变化的顺序。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办法来表示顺序、结构:海南的海——正文,海南的椰树——正文,海南的贝壳——正文,海南的人——正文。关键还在于对结构的把握。只要把握住了结构,就可以用各种办法去表现它。

明白了这种表达,再讲第二种表达: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来表示顺序、结构。可以这样写:首先,要讲的是海南的海;其次,要讲的是海南的树;再次,要讲的是海南的贝壳;最后,要讲的是海南的人。

再换一种更高级的表达方式。写作文要经过僵化、固化、强化、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怎么来表达呢?这里就不用甲乙丙丁的办法了,而是用文字来巧妙地戴帽子。

第一顶帽子:在海南,最有意思的是看海了,海面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颜色

第二顶帽子:海南是一个绿色的王国,有着丰富的植物,最常见的要数椰子树了。

第三顶帽子:海南有好多有趣的小玩意儿,我最喜欢的就是贝壳和小海螺

第四顶帽子:在海南,我们体会到了热心人的温暖

这样写又巧妙、圆润了一层。

明白了这个结构,再来看原文,就可以看出帽子的问题。比如,我们看见了蓝蓝的大海,又粗又高的椰子树。我看见的海和我想象中的海是不一样的。这里一下子戴了两顶帽子:大海与椰树。但是在正文中,却穿着一套衣服:海的颜色。两顶帽子、一套衣服的搭配是有问题的。

海南的人。在海南,我们体会到了热心人的温暖。这是帮孩子戴的帽子。

・修改文・海南游记

(注:以下正文是小作者结合点评意见自行修改的,有新的突破与提高。)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坐飞机来到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旅游。

观察讲顺序,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相互对比,立体呈现。

在海南,最有意思的是看海了,海面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颜色。我看见的海和我想象中的海是不一样的。我想象中的海是一个颜色的,但是我看见的海却有很多的颜色。近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再往远看,有的是浅蓝色,有的是深蓝色的;到了最远处,海与天就连在一起了。我们去了三亚湾和亚龙湾,这两个海湾各有特色。三亚湾的海比亚龙湾的宽阔,在海边能看见凤凰岛、东岛、西岛,还能看见最远的南山寺那里的又高又白的玉佛像;亚龙湾的海比三亚湾的海更蓝、更美,亚龙湾的沙很细,没有一颗石子,而三亚湾的沙很粗,里面掺杂了很多石子。

帽子戴得是否巧妙,关键在于对结构的把握。如果把握住了结构,就可以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来戴帽子。这需要经过一个从僵化、固化、强化到优化的过程。

海南是一个绿色的王国,有着丰富的植物,最常见的要数椰子树了。我看见了又高又粗的椰子树,上面结着大大的椰子。有绿的、有黄的;有的形状像篮球,有的形状像橄榄球。海南还有很多槟榔树,那上面结满了槟榔。海南盛产水果,有一种椰奶清凉爽甜,可好吃了。我和妈妈一起开心地分享了一碗,你一口我一口,可香了!

六根六尘,色法意法,再加味法,形象生动。

海南有好多有趣的小玩意儿,我最喜欢的就是贝壳和小海螺。我在大海边拾到了很多贝壳和小海螺。它们有的像冰激凌,有的像小号,还有的像小塔和小扇子。像冰激凌的小海螺有棕色、白色和橘黄色;像小号的小海螺白色中微微带一点黄色;像小塔的小海螺是棕色的;像扇子的小贝壳是五颜六色的。我最喜欢的,是那种像冰激凌的小海螺

在海南,我们体会到了热心人的温暖。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走时,遇到了一个热心的阿姨,她告诉我们坐几路车能到目的地;我们坐公交车时,有个阿姨主动让我把包放在她的座位旁边,这样就不会挡着过道了。

用正知正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感受人性温暖。

海南真是个美好的地方,有美丽壮观的大海,有高大的植物、美味的水果,更有热情好客的人,有机会我还要去海南!

・思维导图・

相关图书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四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四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五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五年级上)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