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小学生生活实践训练/柠檬姐姐著.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8
(思维导图)
ISBN 978-7-115-48462-8
Ⅰ.①小… Ⅱ.①柠… Ⅲ.①劳动课—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Ⅳ.①G624.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02099号
◆著 柠檬姐姐
责任编辑 恭竟平
责任印制 周昇亮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捷迅佳彩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4.5
字数:86千字
2018年8月第1版
2018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这里不仅有有趣的故事、好看的漫画,而且看着看着就能把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了!
在这里,你生活中的问题一定会被温柔对待,我们带你看漫画、听故事,柠檬姐姐来教大家一些有趣的生活小知识、小技巧。让我们一起在家里“拯救拖延症”“学会独立”;在学校“写作业不发愁”“高效记笔记”;在社区学会“寻找洗手间”“融入社区群体”;在旅行中“路线规划我做主”,使用“高效排队法”。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它能简单有效地把我们的知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部分,并把各个小部分之间的联系清晰、形象地表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
思维导图的形式
思维导图分为八种常用的形式: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型图。
在这本书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括号图、流程图,圆圈图、桥型图等也会用到。
同学们也许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括号图和流程图用的次数最多呢?”
这是因为每一种不同的形式都有它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八种图型各自的特色和作用吧!
括号图——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大括号。其实它也是思维导图的一种。
括号图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用括号图来培养空间推理能力。
流程图——弄清先后顺序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流程图描述一个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关系。
圆圈图——定义一件事
圆圈图用于定义一个概念。它由两个圆圈组成,内圈用文字、数字或者图画确定主题,外圈则用图画或者文字来对主题进行描述。
气泡图——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圆圈图是定义一个概念,而气泡图是用描绘性的词汇来描述中间气泡内的主题。
双重气泡图——比较和对照
双重气泡图像两个气泡图的结合版,它的妙处在于对比和类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阅读训练中,可以用它来比较书中不同人物和不同环境的特点。
树状图——分类和归纳
树状图像一棵大树,用于分类。大树的主干是主题,树干的分支是不同的类别。一级分支还可以再分支,分出新的类别。
多重流程图——分析因果关系
多重流程图也称因果关系图。中间的是描述的事件,左边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右边的是事件产生的结果。在阅读中,多重流程图很适合解决问题类的故事。
桥型图——类比或类推
桥型图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桥型图横线的上方和下方是一组具有相关性的事物,用英文as(像、如同)连接,类推出其他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在阅读中,桥型图常常用于词汇的扩展。
李琦琦因为爱好广泛、博学多闻,被同学们称为“奇异果”,就连老师也对他赞赏有加。可李琦琦也有一个小毛病,就是常常偷懒拖延。他总是把上午的事拖到下午,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要是有人问起事情做得怎么样了,李琦琦就指着墙上详细到每一分钟的时间表,嘴里含糊不清地敷衍。结果常常到了最后,万事开了头,没做完的事情一大堆。李琦琦知道自己懒,可却毫无办法。
有些同学有许多兴趣爱好:画画、写大字、打鼓、跳舞等。涉猎广泛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可也有许多同学为此烦恼,因为事情多了就常常顾及不到,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拖延症,即便规划了合理的时间表也没办法按时完成任务。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柠檬姐姐就来教大家两个高效的办法。
1. 扩大计划的时间范围
扩大计划的时间范围,例如我们原本的计划时间是10分钟,可是我们却总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那就把时间变成30分钟。这样做计划的好处是时间宽松些,可以留些余地来应对突如其来的麻烦,也可以留些余地给突如其来的灵感。
2. 与伙伴共同完成计划
虚荣心是个坏东西,但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合理利用。我们这个年龄段容易拖延的事情大多都是老师或家长留的作业和任务。在这样的“战场”里,我们有着许多“战友”,叫上他们,共同按计划进行。当别人进行到一半时,如果你还一点都没开始,这时虚荣心就会出现了,它会像你的小管家一样催促你。
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暑假作业可能是最不好规划的了,不仅数量大、时间长,而且在暑假里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亲戚的突然来访、小伙伴的游玩计划以及老师临时布置的任务。我们今天就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会拖延的时间安排。
第一种方法叫“分类法”。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将事情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下面的树状图。
一般来说,事情可以分为以上四类。而拖延症最坏的影响就是我们做了许多无意义的事情,而一些感兴趣的并且容易做的事情、真正关键必做的事情却毫无进展。那么,我们拯救拖延症的暑假时间表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暑假里的走亲访友、大事小情都需要被分类,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事都会很复杂、很困难,就像一只大手总想把我们拒之门外。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求帮助。如何寻求帮助和帮助的方式都是做事的重点。
当我们能够区分事件的性质、学会了寻求合适的帮助,拯救拖延症也就变得容易了。
第二种方法叫“拖延冲突法”。我们在拖延时间时,一定会先做一件不重要的事试图蒙混过关,可如果我们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必要、不分先后,那么是否拖延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下图是我们在没有使用拖延冲突法时做出的时间安排。
很明显,除了游玩和生活实践不会拖延外,其他的事情我们都会找各种理由躲避,例如心情不好啦、身体不舒服呀、没玩够呀等。如果我们学会了拖延冲突法,就可以做出下面这样的时间安排。
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能做一项事情;我们即使选择了三项中最容易的一项,也依然不会耽误整体的进度,事情能够照常完成,拖延症自然也就没有啦!
以上讲的是解决拖延症的两种办法,那么解决拖延症的逻辑又有哪些呢?
拖延症的产生有两大原因:事件安排不合理、不能按时间完成。我们一一分析。
在已知的几种思维导图里,流程图是最能体现时间安排的具体过程的,我们应该多多使用流程图,看清自己的计划并做出合理调整。
请同学们试着在不拖延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时间安排,并填写在下面的流程图中。
别看王子豪平时把物品乱摆乱放,一副小糊涂的样子,但在早睡早起这个问题上,他可是当之无愧的模范:准时睡觉,准时起床,上学从不迟到。
反观在班里上蹿下跳的唐豆豆,他最爱捉弄人,就像一只精力充沛的小猴子。可一到起床的时候,唐豆豆总是皱着眉、噘着嘴,把被子抱得紧紧的,在床上翻来覆去一遍又一遍,就是不想起床,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叫都没有用。
还好,赖床的唐豆豆在爸妈的催促下,终于按时到了学校,但他却在课堂上打起哈欠来。
赖床是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之一,许多同学和爸爸妈妈都对它束手无策。今天柠檬姐姐就帮大家来分析分析。
有的同学可能以为赖床只是生活习惯问题,其实啊,赖床的害处是很大的。
首先,赖床会导致学习效率变低;其次,常常丢三落四或迟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容易给同学们带来心理压力。
赖床分为生理性赖床和心理性赖床。生理性赖床多见于工作强度比较大的成年人,或是某次剧烈活动之后。一般来说,足够的休息时间是治疗这类赖床的良药。如果一定要按时起床,可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 保持室内物品色彩鲜艳
2. 播放有趣的声音
除此之外,深呼吸、用香味刺激、喝一杯温水都是很好的唤醒方法。
缺乏自制力,对生活没有明确的规划,就像唐豆豆一样,虽然看起来活泼调皮、上蹿下跳,但由于他做事没有清晰的逻辑,不会为自己设定目标,所以不仅常常赖床迟到,就连成绩也总是不理想。虽然也会偶尔灵感爆发创造惊喜,但在写作方面有时失误不断。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梳理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规划事情,设定目标。有目标、有逻辑,睡觉只是为了休息,起床自然就有了动力。
无论是按照时间、地点还是其他的划分标准确定行动计划,其目的都是通过对未发生的事件进行整理规划,明确地、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除了常用的表格式时间安排以及手账式时间安排,还有两种方便且高效的安排工具:括号图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流程图。括号图用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便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一目了然;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内在逻辑。
无论是括号图、流程图,还是任务表格、手账,其目的都是让我们把生活安排得更规律、更合理,能让我们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通过完成某件事获得荣誉和成就感。
奖状就在前方,我们怎么能赖床呢!
当学校举行春游、运动会等集体活动时,即使举行的时间比正常上课时间更早了一些,许多同学都会早早地醒来,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是因为明确的时间规划会让人更有动力去完成某件事。
如果一次活动即将举行,同学们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别看王子豪是个运动健将,平日生龙活虎、充满活力,可一提起生活自理能力,他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打不起精神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脏乱的袜子、皱成一团的运动服、随处可见的球帽,有趴着的、躺着的、斜靠着的,还有倒挂金钩的,更别提远处“喝醉了”的球鞋、近处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的书本了。
这说的是哪里?王子豪的家!
生活中,许多孩子都缺乏对生活用品的整理能力,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哪里拿的,放回哪里”都做不到,家长为此苦恼极了。许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整理能力较弱会影响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后面的整理、总结了。
生活中的物品该怎样分类、归纳呢?
1. 生活用品分类放置,相近类别放在一起
2. 不随意购买生活用品
高效地收拾物品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物品的分类、收放地点的分类。我们可以试着为生活中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事物划分种类,把按照某一划分标准分出的事物统一放到同一个收放地点,像下面这样的圆圈图: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划分标准,例如书本按照类型来划分。
即使是很小的、用法不同的杂物,我们也可以按照形状来划分。
除此之外,也可以按照颜色、所有权和味道来划分。
其实,只要你能找到窍门,家里物品的摆放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快把卧室收拾整理一下,然后把你的整理方式用括号图展现出来吧!
林达达是班长,成绩优秀,自尊心强,自我要求高,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在家里她却有个坏习惯——黏人!
就拿做作业来说吧,即使作业本上的题目对于林达达来说全都轻而易举,可林达达却总是要家长为她读题,陪她一唱一和。一旦家长有事离开,林达达的作业就怎么也做不下去了。
这还不算什么呢!林达达小的时候是出了名的懂事乖巧——前提是爸爸妈妈在身边。要是正在玩耍中的林达达回过神来,发现身边没了人,那可真是一哭二闹三打滚。即使是长大懂事了,林爸爸和林妈妈对林达达依然不放心,常常在想:“达达以后可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特别黏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生活的逻辑主线掌握在家长手里。
我们不能像提线木偶一样,只动手不动脑。一旦家长要离开,我们生活的逻辑就被抽走了,这会让我们惶恐不安。当我们大哭大闹,爸爸妈妈答应我们一两个小时后一定回来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赋予其新的逻辑。
所以我们要试着单独做一系列的事,渐渐把握更大更复杂事件的节奏,通过完整清晰的逻辑,促进自己的独立。
1. 独立准备、完成、分享一件事
2. 独立设计全家一周的计划
生活中的逻辑有很多,想要独立掌握生活节奏,需掌握一些基础的逻辑知识。在有了基础的分类标准之后,还要会分类和归纳。思维导图中的树状图和流程图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基础的归纳整理,并能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
思维导图有八种基本的形式,到这一节已经出现了圆圈图、括号图、树状图、流程图四种。圆圈图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相关的细节或特征。括号图用来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一目了然。树状图主要用于分组或分类,主题可分为一级类别、二级类别等,可以用这种图帮孩子整理归纳一些知识。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
同学们可以试着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做一个安排,找出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或是由小事到大事,或是按照特定的逻辑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