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笑传——小阿木提高写作能力的64个幽默故事(下)

978-7-115-33497-8
作者: 胡元华 何捷 著
译者:
编辑: 申苹

图书目录:

详情

  《作文笑传:小阿木提高写作能力的64个幽默故事(下)(3-6年级)》讲述了木讷的小男孩阿木和伶俐的小女孩冰晶向一通老师求教作文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并将小学生写作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能避免作文问题的写作技巧融入其中。通过两个孩子个性特点的鲜明对比,在笑声中教给孩子们写作的基本知识,是一本寓教于乐、轻松幽默的写作辅导书。<br />  《作文笑传:小阿木提高写作能力的64个幽默故事(下)(3-6年级)》适合3~6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

图书摘要

作文笑传 小阿木提高写作能力的64个幽默故事【下】

胡元华 何捷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作文,从此有了“笑传”

吴勇

武林有外传,作文有笑传。作传者谁?“大顽童”何捷是也!

何捷是谁?我不用罗列他的头衔,因为他从不需要利用头衔。孩子一见到他就疯狂,疯狂地爱上他,爱上写作。他一进入课堂就变了个人,变成孩子的玩伴,课堂的保护神,作文的引路人、同行者。孩子们都把他当作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听,哪个班级的课堂传出阵阵笑声?不用问,是何捷在上作文课!看,孩子们在课上无邪欢笑、畅快表达,不用问,是何捷在上作文课!了不起,孩子们写下让大人啧啧称赞的文章,甚至吸引了记者、作家都到班级采访、调研,电视台还架起摄像机,拍起专题片……不用问,这都是何捷在上作文课!

一个老师上作文课,能有这样神奇?不用怀疑,地球人都知道了,你还不知道——

他的作文课,是“有魔力的作文课”。

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说他是“作文魔法师”。

他所在学校和执教班级的孩子称他为“笑话老师”。

著名教育媒体记者朱文君说他是长不大的“大孩子”。

他的博客“何捷的教学世界”,时常发出“中国教育好声音”。

他自号“大顽童”,因额前独特的发际线又别号“麦当劳叔叔”。

……

如今,这个“大顽童”要给大家献宝啦。他携手妻子胡元华老师,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文笑传》。

这是一本让大家在笑声中看作文、聊作文,之后会写作文、爱写作文的好书。“倚天一出,谁与争锋”,从此,在他和孩子们共享的作文江湖上,没有血雨腥风,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惨不忍睹的“不及格”,没有愁眉苦脸的“作文差生”,每个孩子都成了作文高手。看,他们正乐呵呵地带着《作文笑传》闯荡江湖,纵横四野,快活无边。

《作文笑传》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宝典,具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笑传,最重要的就是笑!一定要让你看了就笑!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笑话,书中人物的每一次经历都有笑点,读者的每一次阅读都在为自己积累笑料。而这些“笑”都和作文有关系,能使你在笑声中学会作文。学作文,从此变得一点儿都不累,一点儿都不难,你说神不神?

不会写、不善写、不爱写的小伙伴们,一书在手,作文不愁。

故事,是每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最爱。小时候听妈妈讲睡前故事,长大了听同伴讲自己编的故事,听老师讲经典故事……可以说,每个小伙伴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作文笑传》里尽是故事。作文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借故事讲清楚作文的秘诀,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让写作渐入佳境,读后让你获得写作要义……这一切,都能伴随着故事实现,春风化雨,深入浅出,你愿不愿意一起来读?

我保证:你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和写作结缘。一书相伴,写作无忧。

两位作者都是教师,他们长期和孩子在一起,最了解孩子,所以这是一本孩子自己就能看得懂、看得进、看了就爱的作文书。其实,阅读就是找寻自我的过程,好的阅读更是读者和书中人物对话、交流、互换、交往的过程。在这本书中,你会找到许多熟悉的人物:可能有你亲切的老师、顽皮的同伴,兴许还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在你兴奋地有所发现的同时,你已经从阅读中收获更为细腻、精致、丰富的写作知识,明白许多写作和做人的道理。书中人物的原型来自生活,来自童年,也许就来自你的身边,很有可能就是你!

书与你,你与书,相看两不厌,越看越欢喜!这样的书,你一定要拥有!

吴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蜚声全国的“童化作文”教学创始人与倡导者。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等多家国内知名期刊封面人物。先后撰写百余篇学术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报》等期刊,曾被《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等专业期刊做专题大篇幅报道。

今天,一通老师带着阿木和冰晶去了一趟乡下,然后要求他们写一篇题为《乡间》的作文。阿木的写作速度倒是见长,半个小时六百多字,写完看也不看就潇洒地交了卷。一通老师和冰晶拿着阿木的“大作”看了好半天,先是眉头紧锁,继而哈哈大笑起来。师徒俩决定给阿木来点“刺激”的。

中午开饭啦,阿木第一个上桌,哼着“咱老百姓,吃饭最高兴……”冰晶捂着鼻子端上一盘红彤彤的辣椒,阿木大叫:“师妹,这要是吃下去,我非得辣得吐火了!”冰晶笑道:“这不是你最爱吃的吗?这可是专门从乡下拿来的,趁新鲜,快吃!”阿木向一通告状。一通扶扶眼镜,慢条斯理地说:“阿木,前几天你还吃了‘一斤’呢,今天只有八两,将就一下吧!”阿木傻了眼,生着闷气。

一通见状,招手让阿木过来。冰晶取来阿木的《乡间》,指着其中一段让阿木看。“一大早,我们师徒三人就出洞了,来到乡下一看,家家户户房前都晒着一串串辣椒,我大吃一斤……”阿木一念,也发现了问题,脸就红了。一通严肃地说:“你不怕辣也就罢了,我和你师妹又不是冬眠的蛇,怎么还要‘出洞’?你再看下一段!这一段更是吓人——半路,下了鱼,我们三人全身都淋死了……”冰晶委屈地说:“师兄,只听说天上掉馅饼,第一次听说有掉鱼的。只是我们别就这么‘死’了呀!怎么好端端的,就没命了?”

阿木说:“写的时候我怎么就没发现呢?师傅,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通和蔼地对阿木说:“孩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一个字——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为了一个字,能‘推敲’半天,留下‘僧敲月下门’的文坛典故。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佳句,‘绿’字功不可没。据说,他先后考虑了‘到’、‘吹’、‘染’等七个字,最后才选用了‘绿’字!你呢,写完作文看也不看,改也不改。别的不说,里面的错别字就令你的文章笑话百出了,别人哪还有什么心思去欣赏你的文章呢,笑还来不及呢!”阿木难为情地低下头。

冰晶接茬道:“师兄,别难过啦,我的文章如果不修改也和你的一样,不论是谁,文章写完后都要修改。前几天,我看到书上刊载的鲁迅的手稿,那改得,简直是‘天花乱坠’。人家是大文学家都这样,你还怕难为情?”

阿木挠挠后脑勺,笑道:“嘿嘿,只要改了作文,也能成为鲁迅吗?”一通笑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孺子可教啊!”阿木喊道:“师傅,既然可教,那还不先吃饭?人是铁,饭是钢啊!”

“哈哈,这阿木,还没忘了吃呢!冰晶,开饭喽!”

“来了!”

这一顿,师徒三人狼吞虎咽,像在吃满汉全席,好不痛快。

和写作比起来,阿木对吃可是相当有造诣的。这不,万佳商城开业了,顶楼的大型美食城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阿木弄到了几张优惠券,终于说动一通老师带着他和冰晶去吃一顿。

哇!这里云集了各地的美食。在美食城里走上一圈,你就能尝遍大江南北的各种特色美食:新疆烤羊肉串、杭州叫花鸡、海南椰子糕、连江鱼丸……全国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但是阿木却只看不吃,而且一直在寻找着什么。冰晶不解地问:“师兄,你找什么呢?”阿木道:“外婆家芝麻包。”哦,能令“吃货”阿木如此着迷的芝麻包,该是什么味道呢?

终于,传说中的“外婆家芝麻包”被发现了。阿木借着试吃,先吃了一个,又买了三笼。一通老师正好也买了一笼甜包回来。三人好不容易才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准备饱餐一顿。

只见阿木一坐下,就打开了一笼芝麻包。他出人意料地没有立刻开始吃,而是冲着袅袅升起的包子的香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真香啊!”看着阿木陶醉的样子,一通和冰晶各拿起了一个芝麻包,想吃出其中的滋味。一通边吃边问道:“阿木,你为何对这‘外婆家芝麻包’情有独钟呢?”

阿木先塞了一口包子,才缓缓地详细描述道:“这芝麻包皮蓬松却很薄,芝麻馅甜而不腻,其中还有磨碎的花生粒,有嚼劲;包子大小适中,每一口都能咬着馅。松软的面皮配上香糯美味的芝麻馅,嚼着嚼着,你的舌头就像被绵柔的芝麻包围,你的口腔里都是芝麻的香气,真是回味无穷啊……”说着,阿木抹了抹嘴角边的口水,又猛咬了一口芝麻包。一通和冰晶也赶紧闭上眼睛嚼着芝麻包,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

一通老师吃完芝麻包,递上了他买的豆沙包,说:“我看这种豆沙包也不赖嘛!”还未等阿木开口,一通就咬了一口,结果拳头大的包子愣是吃了两三口才尝到馅,那馅里还有沙子,硌得一通老师的牙都掉了。

阿木指着那少得可怜的豆沙馅说:“这普通的甜包,皮厚馅少,糖也少,口感平淡,感觉好像在吃馒头,根本无法和‘外婆家芝麻包’相提并论。”一通很认同,但为了响应“光盘”行动,只好眼看着阿木和冰晶一口一个美味的芝麻包,自己却嚼着没味道的豆沙包,心情郁闷。

突然,一通一拍脑门道:“谢谢阿木,你解决了一个难题呀。”阿木和冰晶一脸疑惑。一通道:“两天前文文编辑向我转交了一个小读者的来信,询问写作文该怎样开头。我正不知道怎么和他说呢。这下我知道了,就和他聊聊这包子。”

“啊?”两个徒弟更不解了:“吃包子也能学好作文?”一通继续道:“小学生写文章嘛,就要像芝麻包一样,不要追求长篇巨作,应该力求短小精悍。著名作家肖复兴就要求他的孩子,一篇作文不能写两件事。”冰晶道:“那和包子有什么关系呢?”一通道:“吃包子,馅的好坏是关键。这馅啊,好比是文章的主体,是最重要的部分。主体精彩吸引人,文章质量就高啦!”

阿木有些急了,道:“师傅,您讲了半天,还是没有切入正题,作文怎样开头和包子有关系吗?”一通笑道:“问得好!写好开头的秘诀就像这‘外婆家芝麻包’一样,不要啰唆,要尽快切入正题,要让读者尽快接触到文章的主体部分。好包子,皮薄馅大,能一口咬到馅;好作文,开头简短,内容丰富,一下就能体现主题。”

这一天,两个徒弟收获不小,包子吃个饱,作文学得好。阿木呢,还有个小心眼:他想写一篇作文,开头就让读者体会到文章的精华,一个字都不浪费。此外,他还希望一通老师继续给他讲讲作文的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写作要点,争取写出“锅贴作文”、“水饺作文”、“煎饼作文”等。阿木连名字都想好了,叫——“美食作文”。

相关图书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三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六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四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四年级下)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五年级上)
同步作文一本通:跟着特级教师学写作(五年级上)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